黃鱔生理特征及養(yǎng)殖三大注意事項
惠農網·農技學堂
7003人閱讀
很多人都吃過鱔魚,鱔魚的營養(yǎng)價值也是非常高的,不少養(yǎng)殖戶在養(yǎng)殖鱔魚的過程中,不僅要為鱔魚提供足夠的營養(yǎng)飼料,還要多孵化鱔魚,下面就來說說黃鱔的孵化技術。
1、人工授精
(1)注射催產劑
①首先將已注射過催產劑的種鱔放入水族箱或者網箱中暫養(yǎng),注意:箱內的水不宜過深,深度20-30cm為宜,每天換1次水,水溫在25℃以下。
②當注射時間已經超過50小時以后,每隔3個小時便檢查1次種鱔的排卵狀況。捉住種鱔后,用手觸摸其腹部,由前向后滑動,若感受到有卵粒排出或者卵粒已經開始游離,便表明種鱔已開始排卵,可立即進行人工授精。
③通常同一批注射催產劑的種鱔,排卵的時間并不一樣,因此檢查排卵狀況的工作可延長到注射催產劑之后的80小時左右。
(2)授精
①首先取出已開始排卵的種鱔,一只手把干毛巾墊在鱔體的下方并握住前部,另一只手由前向后擠壓種鱔腹部,把卵粒擠入已經消過毒的人工授精容器內。注意:部分種鱔會出現生殖孔堵塞現象,可用小剪刀在泄殖孔處向里剪出一個0.5-1.0cm的口子,隨后再將卵擠出來,連續(xù)擠壓3-5次,也可把整個卵巢取出來,能減少血污的帶入量。
②把卵粒擠入容器后,立即殺死雄鱔,取出精巢并將其中的1小塊放在400倍以下的顯微鏡下觀察,若精子活動正常,便可用剪刀將精巢剪碎,放入擠出的卵中并用羽毛充分攪拌,然后加入任氏溶液200ml或者0.5-0.7%的生理鹽水,放置5分鐘后再加清水洗去精巢碎片以及血污,經過反復清洗后,便可把受精卵放在孵化器中進行孵化。
③人工授精的雌、雄比例應視數量而定,通常為(3-5):1。
④任氏溶液配方:氯化鈉0.78g+碳酸氫鈉0.0021g+氯化鉀0.02g+氯化鈣0.021g+蒸餾水100ml。
2、人工孵化
(1)受精卵的比重大于水,無黏性,在自然繁殖時,受精卵會附著在種鱔吐出的泡沫產卵巢上并漂浮在水面孵化出苗。而在人工孵化時,避免受精卵堆積水底,因缺氧而夭折,需要選擇合適的孵化器。
(2)孵化器需要根據卵的數量以及當地條件進行選擇,若卵的數量少,可選用瓷盆、玻璃缸、小型網箱和水族箱等孵化器,注意:水不宜太深,通??刂圃?0cm左右即可。
(3)在靜水中孵化時,要經常換水,若大批量生產則要采用孵化環(huán)道、孵化桶和孵化缸等孵化器。
(4)建議采用流水法進行人工孵化,流水法能使水從孵化器底部進入,增加水中的溶氧流量,然后由上部溢出,可使受精卵不沉入水底,不斷翻滾,避免出現因為缺氧導致死亡的情況。
3、孵化管理
(1)水質管理
①一般孵化用水,都要經過篩絹或者砂濾過濾,目的在于過濾掉大型浮游生物或者敵害生物。
②因為黃鱔人工授精不易鑒別是否已經成功且受精成功率較低,而未受精的卵在孵化過程中易崩解,導致水質惡化,因此在孵化時,需要保持水的流動性或者及時換去污水,保證孵化的水質處于良好狀態(tài)。
(2)水溫管理
①水溫為25-30℃適合黃鱔孵化,當水溫保持在25-28℃時,受精卵5-7天便可陸續(xù)孵化出幼鱔苗,10天后全部孵出。
②注意:在孵化過程中,應保持水溫的相對穩(wěn)定性,當水溫急升或者驟降時(與適宜溫度相差3-5℃),都會導致胚胎發(fā)育畸形甚至死亡,孵化成功率下降。
以上就是關于黃鱔的孵化技術介紹了,黃鱔是以動物性飼料為主的魚類,并且要求飼料鮮活,不食腐爛的動物性飼料,因此在喂養(yǎng)黃鱔時,應以動物性飼料為主,植物性飼料為輔。
關于黃鱔孵化技術的精彩圖文、熱門評論,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,歡迎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