濟麥22不抗倒伏怎么辦?增強小麥抗倒伏常見措施
惠農網·農技學堂
88444人閱讀
冬小麥從返青至挑旗的春季生長階段,一般歷時50~60天,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。因此,搞好小麥的春季管理,對提高小麥產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,其中最重要的是搞好肥水管理。
一、返青期。對地力較差的中產以下麥田,尤其是沒施冬肥的脫肥弱苗應追施返青肥。冬前和冬季降水過多或澆過越冬水的麥田,若春季土壤墑情適宜時,可不澆返青水。及時追施返青肥,一般在土壤返漿期施用,若土壤墑情較差時,追返青肥一定要和澆返青水結合起來。施肥量一般可每畝施標準氮肥10~20公斤,要開溝深施,防止養(yǎng)分損失。旱地麥田無澆水條件,除劃鋤鎮(zhèn)壓保墑防旱外,要抓住早春土壤返漿期或雨后借墑開溝追肥,要深施埋嚴。對冬前生長過旺、有脫肥現象的麥田,要在早春劃鋤、清壟、清理的基礎上,適時澆好返青水,適當追施返青肥,以補充水分和養(yǎng)分的不足。高肥、高產麥田的壯苗或旺苗,要在返青期進行控制,不施肥澆水,以防中后期群體過長,徒長倒伏。
二、起身期。起身肥除考慮麥田長勢以外,還應注意地力和前期施肥基礎,一般應每畝施標準氮肥15~20公斤,肥水過量易造成貪青晚熟。對中低產田、高產麥田及脫肥苗、老弱苗,在返青期沒采取肥水促進措施或促進不夠的情況下,起身肥要早施、重施并結合澆起身水。對精播高產麥田的壯苗,前期施肥基礎適中或偏少,麥苗無旺長趨勢的麥田,施肥宜早而重,反之宜晚而輕。對高肥高產麥田,或地力較好、前期施肥較好、群體較大而有旺長趨勢的麥田,應控制起身肥水。過旺苗還要采取鎮(zhèn)壓、深耘斷根等措施。種植優(yōu)質小麥的地塊,若地力、苗情一般或偏低,應在返青期控制的基礎上,于起身期結合澆水重施肥。一般每畝施標準氮肥30公斤左右。晚茬麥應在起身期控制肥水。
三、拔節(jié)期。加強拔節(jié)期肥水管理是提高小麥產量的重要技術環(huán)節(jié)。一般每畝施標準氮肥25~30公斤。精播高產麥田的壯苗、偏旺苗,通常栽培法種植的壯苗、晚茬麥是拔節(jié)期肥水主攻的主要對象。這些麥田,在前期控制或適當促進的基礎上,均應在拔節(jié)期適時澆水,重施拔節(jié)肥。已重施起身肥的麥田,經過返青及起身期的促進,麥苗已轉壯或偏旺的麥田,可重施拔節(jié)肥;群體不夠、穗.數較少的麥田,特別是晚茬弱苗,要適當增加施肥量。種植優(yōu)質小麥的地塊,若地力較高,苗情較壯或偏旺,追施氮肥時間應后移,改施拔節(jié)肥為孕穗肥。高蛋白小麥品種生育中后期的吸肥能力顯著高于普通小麥,應在挑旗穗期到抽穗開花期結合澆水每畝補施尿素5~7公斤,以達到高產優(yōu)質。